“其實我要的不是錢,我知道他們現在壓力也大,我的生活來源和醫(yī)療費都有政府補貼,只是每次看到別人身旁都有家人、兒女圍繞,我自己連住院都孤身一人,很羨慕?!边@是我在調解一起贍養(yǎng)費糾紛案件時,聽到一位父親坐在病床上向孩子們發(fā)出的“常回家看看”的呼喚。
近日,我收到一件父親起訴兒子、女兒支付贍養(yǎng)費的案件。這位父親是桑植人,從2002年起便開始外出務工,2009年得病后,與妻子離婚,當時協議兒子由父親撫養(yǎng),女兒由母親撫養(yǎng),但是因為父親常年在外務工,母親直接撫養(yǎng)兒子、女兒的時間較多,加之現在兒子、女兒均已成家立業(yè),與父親相處機會更少?,F在父親年滿60歲,因為身患疾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和兒子女兒關系又不融洽,導致在醫(yī)院和租房內都是獨自一人,身邊缺少親人照顧和陪伴。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和調解員、村干部、人大代表等聯系上兒子、女兒,極不情愿的他們來到了調解室,我跟他們說“父親現在一個人在醫(yī)院住院,需要你們的關心和照顧,因為跟你們沒有溝通好,所以起訴到法庭要求你們支付贍養(yǎng)費…”
話音未落,兒子便大聲呵斥著“別說了,我們不同意!他從小都沒有管過我們,憑什么現在要我們管他!憑什么!”旁邊的女兒也是頭朝著門外,臉上寫滿了不愿意。
幾番爭論過后才知道,在孩子們心里,這位父親就是從小不管他們,現在老了病了才想起來他們這種不負責沒有父愛的形象。
“父親之所以在你們很小就外出打工,正是因為愛你們,正是因為他是一家之主,要賺錢養(yǎng)你們,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你們童年缺失父愛所以想不通可以理解,但現在我們長大了,父母在照顧我們和賺錢養(yǎng)家之間無法兩全,他們也很為難……”我讓他們先冷靜一下,跟他們一字一句說著心里話。
“可我偶爾也去看過他,為什么他現在還把我們告到法庭?”女兒很氣憤說著。
我給兩兄妹加上了熱水,繼續(xù)跟他們說到“贍養(yǎng)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的法定義務,現在的父親不知道怎么和你們溝通,但是又想要你們的這份陪伴,無奈之下才通過我們法庭”。
“但他起訴不就是要錢嗎?”兒子還是無法理解。
“我認為父親起訴的目的不是為了錢,你們想,通過我們的調查父親每月有政府補貼,基本的生活費不是問題,怎么可能只是為了錢”。
慢慢地兩兄妹陷入深思,再經過村干部、調解員們耐心的開導,孩子們終于放下了心結,也同意在自己的能力下支付贍養(yǎng)費。
于是,我?guī)е⒆觽儊淼搅烁赣H的病床前,簽訂調解協議時,哥哥主動說道,“我們想通了,一定會經常來關心、看望父親,因為妹妹現在生活壓力也很大,我作為哥哥決定承擔贍養(yǎng)費的80%?!敝車硕紝Ω赣H說,“你有這么一雙懂事的好兒女,別人羨慕你還來不及哦?!?/p>
“其實我要的不是錢……”嘴硬的父親終于說出了開頭那段話。
病房里,父親笑了,眼里泛著淚光,孩子們也笑了,默默走到了父親身邊。
創(chuàng)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的路上,為了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的生活司法需求,瑞塔鋪法庭決定開展“法官寄語”欄目,從情感與法理上來進行暖心釋法。本案中,考慮到現在社會上大多數的贍養(yǎng)費糾紛都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心結未解,有的是父母一意孤行,忽視了孩子們的感受,有的是孩子粗心大意,忘記了疼愛身后的父母。所以,在裁判文書的最后,我為他們送上了一段“法官寄語”,希望更多的父母和孩子能夠看到,希望贍養(yǎng)費糾紛能夠越來越少。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贍養(yǎng)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子女應盡的法定責任和義務。父母經濟生活困難時有權要求子女支付贍養(yǎng)費,但這不代表父母經濟水平好時,就不需要孩子們的照顧,贍養(yǎng)義務不得附加任何條件。
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是無私的,他們能體諒孩子的生活壓力與不易。所以,有時候父母要的其實僅僅只是一份陪伴。希望子女們不管再忙再累,都要記得還有年長的父母也在時常關心著你們的動態(tài),也在期待著你們能夠跟他們分享一下日常的生活,哪怕只是一通電話、一次看望、一頓家常便飯、一次久違的散步……我們長大了,但父母卻在一天一天老去,他們現在佝僂的身子曾經為我們遮擋過風雨,滿是裂痕長滿老繭的手曾經給了我們最溫柔的撫摸。晚年的他們也有權利獲得幸福。所以,請一定要記得我們的父母也需要被愛!”
作者系 桑植縣法院瑞塔鋪法庭庭長 梁婷
責編:王輝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