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新湖南訊(記者李翔 見習記者廖悠悠 通訊員 肖喜偉 鄭雨佳)8月2日,衡南縣咸塘鎮(zhèn)高橋村,碧空如洗、驕陽似火。懷邵衡鐵路穿行該村,鐵路旁的幾大塊紅棕色土壤在周圍大片翠綠的映襯下格外顯眼。半個月前,這幾塊土地還是水泥地、雜草叢生,如今變成了可以農業(yè)生產的沃土。如此大的反差,起因于今年2中旬衡南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的一次對縣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的調研,衡陽市人大代表、高橋村時任村支部書記袁桂芝在參觀該院公益訴訟成果展覽說:“原來土地復墾也是檢察院監(jiān)督的范圍,修懷邵衡鐵路時占用我村里那么多地,這么多年了也沒人管……”
?圖為承辦檢察官在復墾現(xiàn)場簡易測量土層厚度。
承辦檢察官于3月初到高橋村踏勘現(xiàn)場,調查發(fā)現(xiàn)懷邵衡鐵路建設時因施工需要建設鋼筋棚、棄土場、施工便道共臨時占用高橋村朱家沖組農用地近30000平米。朱家沖組組長唐春風說,2015年時說修鐵路要用地,我們村組大力支持,但就付了三年的租金,施工完到通車至今也沒有恢復。
據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網介紹,懷邵衡鐵路途經懷化、邵陽、衡陽三市14個縣區(qū),為客貨共線國家一級雙線電氣化鐵路,于2014年6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2018年12月26日正式載客運營。
衡南縣檢察院于3月8日對衡南縣自然資源局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經后續(xù)補證調查后,于6月6日送達訴前檢察建議書,建議其依法履行復墾的監(jiān)管職責??h自然資源局高度重視,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生態(tài)修復股、縣懷邵衡鐵路建設協(xié)調指揮部、咸塘鎮(zhèn)人民政府等為成員的整改領導小組,聘請湖南省地質測繪院出具復墾技術方案,內含各子項預算、后期管護方案等。7月11日,湖南省地質測繪院土地工程工程師徐鄒華在技術交底會上介紹,因沒有灌溉水源,故因地制宜設計,將鋼筋棚的水泥地2668平米破碎移走、運來沃土復墾為旱地;棄土場25346平米復墾為林地,種植樹木。至于施工便道1067平米,朱家沖組出具書面意見,申請作為農業(yè)生產的機耕道予以保留。
衡南縣政府辦四級調研員谷福容在復墾現(xiàn)場表示:“檢察院的監(jiān)督讓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規(guī)范化,我們要把這個復墾項目做成衡南縣今后重點工程臨時用地復墾的樣板。”承辦檢察官除了查看復墾現(xiàn)場,還聽取了朱家沖組村民和袁桂芝代表的意見。土地復墾了,地差補貼也已安排,組民們喜笑顏開,準備秋天就種植蘿卜、油菜等經濟作物。袁代表告訴記者,多虧檢察院的介入,這個事情才這么順利。
目前氣溫高,不適宜種樹,但復墾方案已經預留了經費并已到位,承辦檢察官表示會在明年初適宜種樹時繼續(xù)跟進監(jiān)督。8月2日,衡南縣檢察院依法對該案終結審查。
責編:李林俊
來源:湖南法治報